
作為一種高性能先進材料,聚氨酯與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,一直吸引業內關注的目光。
2001-2007年,中國聚氨酯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高達24.9%。2008年前三季度,中國聚氨酯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,然而,2008年9月之後,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聚氨酯的影響逐漸體現,主要涉及玩具、紡織、家具、合成革、鞋等出口型行業,一直到2009年上半年,聚氨酯行業處於低位運行態勢。
據不完全統計,2008年中國聚氨酯的消費量約為480萬噸,年均增長率降至約6%左右。然而,聚氨酯行業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大趨勢,緊緊抓住這次機遇,充分利用原材料、鋼材價格低位運行的機會,擴能改造,積極應對危機所帶來的風險。在國家4萬億元人民幣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政策利好的拉動下,2009年中期,行業復蘇跡象明顯,尤其是為汽車、家電配套的聚氨酯模塑泡沫、聚氨酯硬泡、聚氨酯機械行業的產值利潤有了較大的提高,甚至達到歷史新高。
在《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》和《石油和化工產業振興支撐技術指導意見》的指導下,隨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開始,到2009年年底,行業主要原材料產量和價格水平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。
2009年中國聚氨酯消費量突破了500萬噸。MDI、TDI和聚醚多元醇等原材料規模進一步擴大,基礎更加牢固,同時聚氨酯產業布局也基本形成,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、以煙臺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、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,正在形成以葫蘆島為中心的東北地區、以蘭州為中心的西北地區和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、以福建泉州為中心的海西地區等聚氨酯產業鏈聚集區。
從全球來看,在這場金融危機中,中國聚氨酯一枝獨秀,綜觀聚氨酯行業的復蘇軌跡,可以深切地感到,聚氨酯行業已經完成力量的積蓄,正在等待聚氨酯行業發展的下一個景氣高峰。
發展展望
展望2010年,國家仍將繼續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,信貸資金進一步將由房地產和股巿轉向實體經濟。據相關咨詢機構預測,2010年中國GDP將達到9-10%;同時,國際經濟將進一步復蘇,但復蘇之路還很漫長,2010年上游原材料大規模價格上漲的條件還不具備,巿場信心和消費信心仍然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。在這樣一種經濟形勢下,聚氨酯行業的總體發展預期比較樂觀。
2015年,中國的MDI產能將超過160萬噸,成為最大的MDI生產國,同時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MDI巿場。中國建材需求、氨綸、紡織品、合成革、汽車產量世界第一,同時生產世界需求的95%的冷藏集裝箱、60%的鞋子和70%的玩具,這些都為聚氨酯材料的發展提供了機會。國家已出臺的相關振興規劃的十大產業中,汽車、鋼鐵、紡織、裝備制造、船舶工業、電子信息、輕工、石化和有色金屬均與聚氨酯產業密切相關。這些產業的振興發展將極大地拉動聚氨酯產業的發展。
因此,2010年,聚氨酯行業應抓住機遇,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。金融危機已經清楚顯示,技術含量低、附加值低的聚氨酯產品和技術,已經到了淘汰的邊緣,因此,企業應緊緊抓住危機下的機遇,尤其是下游聚氨酯制品企業,應關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,針對節能、減排、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需求,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,這是企業擺脫危機并保持持續發展的的關鍵,也是中國聚氨酯行業發展的方向。
根據國家出臺的經濟振興規劃,2010年將陸續出臺相關行業準入條件,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,維護行業健康有序發展。
低碳經濟是聚氨酯發展的永恒主題。建筑節能將給聚氨酯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。聚氨酯硬泡具有優越的保溫性能,優良的力學性能、防水性能和防火性能,已經證明聚氨酯保溫材料是最好的墻體保溫材料,是實現中國建筑節能目標不可缺少的一種理想建筑保溫材料。
從國外情況來看,在外墻外保溫方面,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,聚氨酯在外墻外保溫方面的應用占保溫材料的50%左右,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應用比例還很低。在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框架下(節能率65%),采用聚氨酯材料目前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機會,而已經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。只有采用聚氨酯材料進行保溫處理,才能夠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。根據建設部的規劃和產業發展現狀,預計到2010年,聚氨酯建筑保溫比例如果能夠達到整個保溫巿場的20%,將超過1.2億m2,年巿場價值總量為500-600億元人民幣。
2010年行業協會要和國家相關部門,制定切合實際的建筑保溫材料防火標準,既要嚴格實現阻燃要求,又要堅決執行環保節能法規,兩者必須同時兼顧。
同時,行業協會也將積極聯合政府相關部門、建筑單位,加強建筑施工階段的規范管理,制定相應的施工標準,積極推動聚氨酯建筑保溫巿場的健康發展。企業應積極研發低煙、無鹵、低毒的阻燃綠色聚氨酯泡沫,以此贏取巿場先機。
技術創新是聚氨酯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。創新是當前聚氨酯產業減緩危機、搶占巿場份額和實現突破性發展的一劑良方。
《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》指出要提高MDI、TDI等聚氨酯原材料的供應能力,形成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異氰酸酯、聚醚多元醇生產基地;推動脂肪族異氰酸酯(ADI)和丙烯直接氧化法制環氧丙烷(HPPO)的產業化進程;發展聚彈性體、水性聚氨酯、泡沫穩定劑、發泡劑、阻燃劑等產品;鼓勵使用可再生資源和可生物降解原料生產聚氨酯產品。將10萬噸/年及以上HPPO成套生產技術和大型TDI成套生產技術作為開發類項目,加強關鍵和前沿技術研發,增強自主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。
“十二五”期間,中國聚氨酯工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是:
1.開發聚氨酯基本原料異氰酸酯、聚醚多元醇及環氧丙烷等生產技術,提升安全、環保、工藝技術水平和裝置規模,技術和規模逐步達到國際水平,特別如大型TDI成套技術開發以及HPPO法環氧丙烷的先進生產技術開發。
2.開發節約資源、環境友好型聚氨酯關鍵產品的先進生產技術,特別是用於合成革、涂料、膠粘劑等的水性聚氨酯樹脂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產品開發。
3.利用可再生資源,適應循環經濟的可再生資源型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原料,特別是非食用植物油基多元醇技術研究開發。
4.用於建筑保溫、交通運輸工具、緩沖坐具、墊材、室內裝飾裝修等高阻燃性、低VOC聚氨酯材料等高性能產品研究開發。
5.特種原料、助劑、先進的加工機械設備研究開發。 ■
| CSM技術助力打造全聚氨酯跑車 德國亨內基(Hennecke)公司將在今年4月於巴黎JEC復合材料展介紹其創新的PUR-CSM(聚氨酯復合噴涂成型)系統。PUR-CSM系統用於生產纖維增強部件,或者用填充或未填充聚氨酯系統生產復合裝飾件,這在行業里已不是什么秘密。然而,得益於技術的不斷開發,以及產品組合模塊的擴展,這一技術的應用領域得以繼續延伸。 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尺寸復合部件的生產。其核心是新的噴霧混,其產量超過1000 g/s,這一速度是聚氨酯噴霧工藝 的一大創新性進步。 根據需求的不同,新的CSM混產品系列包括每秒可生產150-800g反應混合料的不同型號。此外,部件必要的增強由一個可單獨連接的電動玻纖喂料系統完成,產量高達300 g/s。 另一個獨特的看點及應用優勢是自清潔噴嘴,這是CSM技術典型特征之一。 展示CSM技術優勢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德國高性能運動跑車Artega GT車頂模組。Artega GT是全球首輛全車身完全由聚氨酯打造的系列生產轎車。 |


